蔡王正在整理市民捐来的图书。
11月2日上午,眉山城区某培训机构内,一位身材偏瘦的男子正在整理他募捐得来的各类书籍,看着新旧不一、内容多样的图书,其脸上泛起微微笑容。
他,就是目前我市创新创业浪潮中的一员——蔡王,一个拥有400多名生源的培训机构的创建人。作为一名返乡创客,蔡王在创业成功之余,还热心社会公益,目前正在筹建公益图书馆。
教育模式差异 激发创业金点子
今年31岁的蔡王是东坡区富牛镇相东村4组人,说起自己的创业之路,他告诉记者,这一切源于两年前他外出务工的经历。
2010年,蔡王和许多年轻人一样,离开眉山外出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。在武汉某连锁教育培训机构任职的两年时间里,他通过认真摸索和思考发现,武汉的教育模式与家乡眉山各有所长。他所在的教育机构,非常推崇把对于小学生来说极为枯燥的知识内容,通过自创的动画和图片等具体、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,而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极为良好。
“眉山自古以来就有‘郁然千载诗书城’的美誉,为何不将两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,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一个突出眉山文化的培训机构呢?”说干就干,2012年末,蔡王辞职返乡,他的创业之路由此开启。
走街串巷宣传 辛勤付出有回报
2012年末,怀揣创业梦想的蔡王回到眉山,拿出自己多年务工积攒下来的10万多元存款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20多万元,完成了场地的租赁和装修。
“成立之初,并不顺利。”蔡王告诉记者,为了招到学生,他亲自带领招生小分队走街串巷,深入居民小区进行宣传,“耗时一个月,也只招到10名学生和3名教师,我们不得不负债运行。”
“值得高兴的是,负债的局面在开班后的一个月开始出现转机。”由于培训机构倡导的具体、形象、新颖的教学模式,仅有的10名学生在参加完培训后,学习成绩均得到了提升,特别是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得到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肯定。“俗话说,酒香不怕巷子深。在家长的推荐下,前来报名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,生源问题终于得以解决,业务开始逐步进入正轨。”回忆起当初的曲折经历,蔡王很是感慨。
响应“全民阅读” 筹建公益图书室
经过3年多的经营,目前蔡王的培训机构已由刚开始的150平方米扩大到350平方米;学生数量从10名增加到400余名;师资力量从3名扩充到15名。开设科目涵盖学前教育、小学教育、作文、英语、数学、书法等多个科目。他的培训机构也逐渐小有名气,曾多次参加承办和协办东坡区主办的各种学科竞赛活动。
说起下一步的打算,蔡王告诉记者,除了进一步扩大培训机构规模以外,在当前全民阅读活动的倡导下,他还想筹建一个“众筹+众享”模式的公益图书室。
“所谓‘众筹+众享’,就是我们出资购买一部分图书,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募捐,由社会力量共同筹建一个供市民免费借阅的公益图书室。”蔡王介绍,公益图书室主要是搭建一个共享平台,促进旧书互换共享,促进交流阅读,为爱读书、好读书的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。